• 2024-09-10 12:23:35
  • 阅读(13296)
  • 评论(6)
  • 10年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将中心水源区湖北十堰

    与京津冀豫沿线26座大中型城市

    “千里亲缘一水牵”

    10年来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给北方受水区的

    日子、生态和出产带来哪些改变?

    9月3日

    湖北日报“卫星看‘南水’ 润民十年间”

    全媒体采访发动

    今日,让咱们一起感触

    ↓↓↓

      8月31日清晨,北京市海淀区居民黄刚拧开水龙头,接水、烧水、泡茶,水质明澈,茶味纯粹。

      黄刚已在京学习作业近20年。他回忆说,刚来时,烧水壶用久了简单结水垢。

      本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迎来通水10周年。

      现在,首都公民每3杯水中,就有2杯来自丹江口水库。

      有了这杯“南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1亿多人不再为饮水忧愁,许多当地离别长时刻饮用高氟水、苦咸水的前史;

      有了这杯“南水”,华北受水区通过生态补水,多地浅层地下水位至少上升1米,滹沱河、白洋淀等一大批河湖重现活力;

      有了这杯“南水”,京津冀协同展开、雄安新区建造、黄河流域生态维护和高质量展开等重大国家战略有了继续水资源保证。

      一杯“南水”,民生之水、生态之水、展开之水。

      01

      一张蓝图绘究竟

      这个“巨大而浪漫的想象”简直贯穿了整个新我国史,总算建成正在润泽一亿多人的世纪工程

      8月19日黄昏,湖北日报全媒记者PA资源库来到坐落十堰市的丹江口水库。这儿湖面清澈,是“南水”的“水井”所在地。

      最早策划这杯“南水”的,是毛泽东主席。

      十堰市博物馆,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记录着首领的雄韬伟略。

      “南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或许,借点水来也是能够的。”行走黄河岸边,面临干旱焦渴,毛泽东主席说。这一天是1952年10月30日。

      4个月后,毛主席观察长江,从武汉顺流而下,借水的事一向环绕心头。水源地选在哪里?主席摊开地图,将目光投向长江最长的支流汉江,手中的红蓝铅笔,落到了汉江和丹江的交汇处。

      回忆这段前史,习近平总书记慨叹:“毛主席这个巨大而浪漫的想象,是有科学根据的。建造新我国的奠基工程中,水利占重要方位,治国先治水。”

      1958年9月1日,一声炮响,10万建造大军战天斗地、移山填海,摆开建造丹江口大坝的前奏。

      从这一刻开端,不论国内外局势怎样改变,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应战,把这一巨大想象变为实际的脚步从未停歇。即便产生三年天然灾害、中苏关系决裂苏联专家撤走……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也一向在推动。

      十堰市博物馆社教部副主任张瑞告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最开端,指挥部设在一条采砂船上,干部、工人睡河滩,后来才有了油毡草棚。”

      1967年,大坝下闸蓄水。1974年,丹江口水利枢纽一期建成。

      水蓄起来了,怎样调到北方?

      时刻来到1980年7月22日,邓小平观察丹江口水利枢纽。从此,关于调水的研讨和证明,随同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深化。

      2002年,南水北调整体规划出炉

      确认东、中、西三条线路,规划之大、触及面积之广、掩盖人口之多,前所未有。

      2003年12月,中线工程发动

      数十万建造者矢志斗争,一座座巨大的“水上立交”横空出世,或上天跨淮河,或入地从河床下穿黄河,霸占了一个个国际级难题。

      2014年12月12日,中线工程通水

      国际规划最大的渡槽群、遍及沿线的自动化设备,让相隔千里的长江、淮河、黄河、海河连在一起,构建起新时代我国大水网。

      通水10年间,中线工程累计调水超越660亿立方米,相当于一个半三峡水库的蓄水量。

      从“巨大而浪漫的想象”到“一泓清水北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造简直贯穿了整个新我国史。

      水运连着国运。今日的我国,已是国际第二大经济体,中华民族巨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前史进程。

      湖北省社科院经济所所长叶学平感叹:“为我国公民谋美好、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任务,决议了南水北调必定一张蓝图绘究竟。”

      02

      会集领导一盘棋

      重塑地表江河,没有呈现生态恶化,换来的是人与天然调和共生

      心系这杯“南水”,2021年5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线工程陶岔渠首。水,从这儿流出丹江口水库,流向北方。

      端起一杯新打上来的水库水,总书记迎着光看了又看,笑着说:“‘水龙头’水质不错!”

      人类文明的展开,一向与大江大河相依相伴;优于水而兴,忧于水则衰。

      南水北调,重塑地表江河。在陈旧大地构建的这张新水网,怎样生生不息地作业下去?

      8月20日,十堰市南水北调水源区维护中心。21年来,一向在这儿作业的苏道伟告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调水,绝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调了之。”

      丹江口水库坐落汉江中上游,截取一部分汉江水北上,汉江下流包含国家重镇武汉的用水怎样办?

      早在通水前,“引江济汉”作为中线工程重要补偿工程就已同步施行。从长江荆州段至汉江潜江段,开挖一条人工运河,完结长江水初次反哺汉江,满意了汉江中下流供水、灌溉需求。

      跟着北方用水需求的添加,2022年7月7日,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首个重大项目“引江补汉”工程开工。这次是从长江三峡库区引水入丹江口水库大坝下流,工程建成后,中线均匀年调水量将由本来的95亿立方米,添加至115亿立方米。

      苏道伟总结:“全国一盘棋一致调度,既保证了北方安稳的输水量,又有效应对了调水之后汉江中下流水量削减的对立。”

      除了水量,水质也是南水北调的一大要害。

      为了保证“一泓清水永续北上”,10年来,十堰市累计投入资金300多亿元治水管水护水。

      从前,“百里万箱下汉江”是丹江口市的一大盛景。中线工程通水后,库区12万只网箱被全面撤销,全市万余名渔民“洗脚上岸”。

      依托卫星监测、无人机巡航等,上一年树立的十堰市丹江口库区水质安全保证指挥中心,用“一张网”对全市的支沟、管网、重点企业进行监测。

      现在,通过展开小流域综合管理,以水系为头绪划定“管理网格”,十堰彻底消除城区79条黑臭水体,官山河、犟河、剑河、泗河、神定河等五河管理经历被列入全国典型。

      一杯“南水”,从丹江口水库动身,通过15天流动抵达北京。沿线受水的26个大中城市,有的在干渠边建生态维护项目,打造生态走廊;有的对地下水污染防治进行精准管控,完结乡村黑臭水体“动态清零”;有的对境内河段施行修正,让荒滩变湿地……

      从前惠及埃及一亿多人口的阿斯旺大坝,跟着时刻推移,成为尼罗河上的一把“双刃剑”,构成地面沉降、土地盐碱化、水质恶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南水北调,改造天然并适应天然。中线工程通水10年,一条高水平日子带、景象带、生态带正在构成,人与天然调和共生。

      原湖北省南水北调办主任郭志高说:“南水北调饱尝住生态检测,没有党的会集一致领导、没有全国一盘棋的体系调度,这一切很难完结。”

      03

      同行同向一条心

      饮水人没有忘掉“掘井人”,而支付巨大献身的“掘井人”,又自动当起“守井人”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19天后,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新年贺词中送出了特别的问好:“沿线40多万人移民搬家,为这个工程作出了无私奉献,咱们要向他们表明敬意,期望他们在新的家乡日子美好。”

      63岁的王瑞权,便是为了这杯“南水”而脱离故土的移民,并且先后移民两次。

      1965年,丹江口大坝建造,3岁的他随爸爸妈妈外迁至襄阳宜城。故土难离、乡情难却。临行前,有人捧一把故土的土,有人在亲人的坟头长跪不起,有人三步一回头……大坝蓄水后,2000多年的古均州城长逝水底。

      高中毕业后,王瑞权回来丹江口,先是走街串巷卖冰棍,后来在三官殿大街马湾村办食物加工厂和服装加工厂,还盖起了两层小楼。

      2005年,为保证“南水”顺畅自流进京,丹江口大坝开端加高。竣工后,水库正常蓄水水位从157米提升至170米。这期间,马湾村需整村搬家,纵有千般不舍的王瑞权咬牙第一个签字,拆掉房子和工厂。“国家重点工程,不能由于哪一个人影响全局。”他说。

      2014年,王瑞权受邀参与中线工程通水活动。北京的哥听闻他是水源地移民,怎样也不愿收他80元打车费。

      吃水不忘“掘井人”。为报答库区公民作出的巨大献身,北京市10个城区(含开发区)与十堰市各县市区及开发区,树立长时刻对口协作关系。10年来,北京市累计帮助资金22.5亿元,54家在京企业落地十堰。

      受水地取得实惠,供水地的展开也没耽搁。北冰洋饮料、燕京啤酒这些北京来的企业,把优质水转化成了好产品,库区自己也推出了“武当山”天然水品牌。通水10年间,十堰市当地出产总值增加近一倍,这儿的绿水青山正在变成金山银山。

      京堰两地,同心筑梦,而湖北的武汉市、黄冈市、潜江市等9个市州,纷繁向丹江口库区移民打开怀有,拿出好的土地、好的方针,为他们建造新的家乡。

      武汉市长江新区六指大街新博村,移民陈健峰开着农家乐,取名武州农庄——“武”代表新家武汉,“州”是留念老家均州古城。陈健峰告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这个姓名代表移民的愿望——既不忘来时路,更等待过上好日子。“有当地政府帮扶,农庄运营顺畅。咱们想方设法为咱们排忧解难,最近正计划将农庄从头装饰。”他说。

      一杯水,一条心。

      为了让这杯“南水”永久清甜,湖北和十堰公民看守水护水当成“天大的事”。从通水那天起,十堰公民完结从“掘井人”向“守井人”的改变,10年来先后出现250个守水护水自愿服务集体。

      63岁的蒋德新从前是丹江口市的一位渔民,2019年,他“上岸”成为一名“守井卫兵”,每天驾船在汉江水面巡查,查看河道卫生状况,整理沿岸废物。现在,他的部队已从开始的16人展开到186人。

      8月13日,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库区的环保自愿者的回信中说:“得知十年来越来越多库区大众参加自愿服务部队,用心用情看护一库碧波,库区水更清了、山更绿了、环境更美了,我很欣喜。”

      天黑,记者散步汉江之畔。江水弯曲,老人们摇扇听涛,孩提们戏水踏浪。高耸的丹江口大坝像一弯胳膊,护佑后代。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QQ:110-242-789

    5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