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8-09 09:13:35
  • 阅读(678)
  • 评论(12)
  • 史蒂夫(中)在临沧欧瑞博茶山体会茶叶采摘。

    受访者供图

    雅恩在我国参加展会。

    受访者供图

      数字游民,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长途作业,不受传统作业地址捆绑,寻求自在、灵敏和自主日子方法的个别。

      近年来,越来越多来自国际各地的数字游民,挑选在我国敞开“云端作业+深度体会”的共同日子。他们依托我国老练的数字基建与多元敞开的创业环境,在长途作业中发明价值。作业之余,他们还深度融入当地日子,从我国的风土人情中罗致发明构思,经过交际媒体向国际叙述实在鲜活的我国故事。

     

      云南昆明

      用赛博“哇塞”出现夸姣日子

      本报记者  张  驰

      “一二三四五,老史带你走!”镜头中,高鼻梁、深眼窝的英国人史蒂夫·豪斯(Steve Halls)笑脸绚烂,开口便是一口标准普通话。这位自称“最早一批数字游民”的英国人,在云南扎根十年,从“走失老外”变成了“滇味日子导游”。

      史蒂夫与云南的缘分始于2002年。其时,他在美国作业,经一位来自大理的朋友引荐,挑选单独来到我国游览。“这儿几乎便是世外桃源!”在大理,稻田、板屋、穿民族服饰的白叟与篝火旁的歌舞,都让史蒂夫震慑不已。那是没有智能手机的时代,在村庄,没有信号和网络,史蒂夫定时到城市用电脑联络亲朋,也因而得以沉浸在云南的憨厚中。村民的好心让他难忘:语言不通,却会邀他回家吃饭、送他去车站……

      1个多月后,史蒂夫依依不舍地脱离云南。这场“文明邂逅”,一直让他魂牵梦萦。所以,2015年,史蒂夫做了一个斗胆的决议:以数字游民的身份重返云南、久居昆明。

      招引史蒂夫前来的,是云南共同的人文和天然风情。促进他留下的,是“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深度融入——

      久居后的十年里,史蒂夫不再满足于仓促一瞥,而是走进大山深处的陈旧村落。滇池边的海晏村、乐居村,既有古拙民居,又有带落地窗的咖啡馆。“日子舒服得让人惊奇,每到一个当地如同翻开新国际,十分‘哇塞’。”史蒂夫说。

      他以昆明为中心,脚印遍及红河、大理、怒江、临沧等地,结识了许多少数民族朋友,跟着白族奶奶学扎染,参加彝族年猪宴,在临沧双江泼水节被孩子们用水枪“团体进犯”……这些体会让他深度融入云南日子。

      2023年11月,史蒂夫开端继续发明短视频,这成为他“云端作业”的重要内容。近两年,他制作了230余条视频,收成10余万人次点赞。视频内容实在接地气:在晋宁采菌、在石林听阿诗玛传说、在滇池喂红嘴鸥……

      史蒂夫的拍照很辛苦。“早6点起,拍一天,回去还要编排到深夜12点。”但史蒂夫乐在其中——有一次,他膀子脱臼仍坚持拍完昆明东川的视频,支撑他的是网友的热心留言:“欢迎来我的家园!”

      为更好地发明,史蒂夫苦练中文。有一次,他在街头遭受“冲击”——昆明话让他一头雾水。所以,他自动学起方言俚语,“么么三三”“板扎”等云南方言成了视频的“热度暗码”。在普洱孟连拍牛油果时,他脱口说成“游水果”,逗得咱们哈哈大笑。

      十年间,史蒂夫见证了云南的展开:昆明到大理坐高铁只需2.5小时,5G网络覆盖让交流无界,手机付出到处可用……“这儿的城市富贵如国际都市,人情味却从未改动。”史蒂夫感叹,云南基础设备的完善,让便当的日子触手可及,这也成为在云南侨居的加分项。

      史蒂夫是云南许多数字游民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现,2025年上半年,有280.3万人在云南侨居,在昆明、大理、曲靖等抢手数字游民“栖息地”,不少人都是“洋面孔”。

      现在,史蒂夫正准备为外国人定制云南旅游攻略,投放到海外渠道,“期望更多人来感触云南的多元与温暖”。在家中,史蒂夫在墙上挂着一幅自己书写的“六合人和,我爱昆明”书法作品。史蒂夫说,这是他对这片土地的感动,他也用镜头与诚心,让国际看见云南的夸姣,让了解之桥跨过山海。(吴沛钊参加采写)

     

      海南海口

      在火山古村里“诗意栖居”

      本报记者  孙海天

      清晨,来自斯洛伐克的雅恩(Jay Kerkes)刚刚完毕在海口西海岸的晨泳,拿起手机接听起作业电话;正午,来自巴基斯坦的亚瑟(Anwar Yasir)坐在树荫下敲着电脑,与欧洲的客户洽谈起一笔医疗机器人的出口订单……

      这儿是坐落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的保明村,一座火山石垒砌的古村落。近年来,海口龙华动漫工业园在这儿展开二期建造,招引了不少外国人在此作业、日子。他们是“新村民”,也是凭仗互联网完成作业方位自在的数字游民。

      “我是一名工程师,去过100多个国家。”47岁的雅恩告知记者。2018年来到海南后,他挑选留在海南。

      雅恩的一天,常常从晨泳或慢跑开端。“在这儿,作业和日子、天然和城市完美结合。无论是到海口市区仍是海滨,骑车都不会超越20分钟。”

      现在,雅恩在海南创立了自己的贸易公司,把欧洲共同的酒水、矿泉水进口到我国,也协助欧洲的同伴收购优质的我国体育器材。“海南的营商环境太棒了,我注册公司只用了不到一周。”他说,这儿敞开的气氛和国际化的社群,让他找到了作业的新方向。

      “两年前,斯洛伐克国家电视台看到我在交际媒体上同享的海南日子,专程来拍了一部纪录片。节目播出后,我的手机收到了几百条信息,咱们都惊叹于海南的美丽。”雅恩说,他很快乐能成为一座桥梁,让更多人了解实在、现代的我国。“我走过国际,但终究留在这儿。我没有找到海南,是海南找到了我。”

      关于亚瑟来说,保明村的数字基础设备是招引他留在这儿的重要理由。

      “咱们做外贸生意,需求运用国际交际渠道和客户交流、展现产品。”32岁的亚瑟在海南日子了十多年,在海口、三亚都长住过。从读书到作业再到创业,他已经是个不折不扣的“海南通”。上一年,他听闻海口龙华动漫工业园正在进行“跨境数据安全有序活动”试点,便毫不犹豫地将公司搬来了保明村。

      “凭仗方针优势,咱们能够愈加便当地与海外客户交流。”亚瑟说。园区配套设备也让他拍案叫绝,“这儿有同享会议室、同享餐厅和健身房,日子十分便当,和在城市里没有差异。”

      现在,亚瑟还和同伴一道,运营起一个介绍海南运动文明的新媒体账号。“海南给了我许多,我也想用自己的方法报答这片土地。”亚瑟说。

      像海口保明村这样的数字游民社区,并非孤例:三亚唯吾岛数字游民社区、陵水海风小镇数字文明工业园……放眼全岛,海南正凭仗其共同的魅力,成为全球数字游民的“新栖居地”。

      “咱们招引来的不仅是游客,更是能在这儿扎根、发明价值的国际人才。”龙华动漫工业园负责人易慧表明。为此,园区致力于打造完好老练的工业生态。在保明村,一个外国数字游民不仅能找到安静的发明空间,还能随时找到动漫发明、游戏开发等上下流的我国合作同伴,把一个构思快速变成能够走向国际的产品。

      “从‘筑巢引凤’到‘固巢养凤’,咱们的方针,是打造一个聚才、引才、用才、成才的渠道。”海口市龙华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林逸说,“在继续优化的免签方针和自贸港‘双15%’税收优惠等方针的助力下,咱们期望这些来自国际各地的数字游民,终究能在这儿找到作业的归宿,从‘游客’变成‘村民’,与海南自贸港共生长。”

      夜幕降临,保明村“多巴胺”街区的五颜六色房子亮起了灯。窗户里,映出的是一张张不同肤色的年青脸庞,他们在这儿,连接着国际,也发明着未来。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

    12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