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K免更新
原标题:黄久生代表:让家园公民在奔小康路上不掉队
【十九书架大代表在底层】
光亮日报记者王胜昔光亮日报通讯员晏天地
“党的十九大陈述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抱负、有身手、有担任,国家就有出路,民族就有期望。陈述让我们文件柜倍感振作!党为我们完成人生出彩建立杰出的舞台,不怕我们的起点不如人,只需不懈追求和斗争,我们就有人生出彩的时机。”12月1日,十九大代表、河南省十九大陈述团成员、潢川县双杨柳镇驻郑州农民工党支部书记黄久生以自己的亲身阅历,共享了他在人生生长道路上勇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的勉励故事,在家园引起了激烈共识。
依据不同目标收拾宣讲笔记、曲折各地为不同职业人群宣讲……党的十九大成功落幕以来,黄久生每天的行程排得满满当当,不是在宣讲,就是在去宣讲的路上。他把党的十九大精力转化成大众耳熟能详的家常话,散发着泥土幽香,所以家喻户晓,遭到广阔底层大众欢迎。
日前,黄久生(左一)来到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光武大街中兴社区,用大众化、接地气的言语向当地干部大众宣讲党的十九大精力。 晏天地摄/光亮图片
黄久生本年52岁,每天尽管作业很辛苦,但他乐此不疲:“作为十九大代表,宣讲十九大精力是一项荣耀的政治任务,也是我特别情愿做的作业。”
从小吃“百家饭”、穿“百家衣”的阅历,让黄久生倍感党和家园公民的恩惠之重。他穷而思进,在日子磨炼面前不垂头,从一名提灰搬砖推车打杂的小工,逐步生长为修建界技能过硬的行家里手。他富而思源,从城市反哺故土,甘愿做潢川县双杨柳镇700多位孤寡白叟“一起的儿子”。从1996年起,他每次春节都会给他们送年货,除了猪肉、大米,有时还有衣被和现金,21年来从未连续。
回忆自己的生长进程,黄久生对加强底层党建感受更深。十九大陈述提出,建造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巨大复兴的根底工程,有必要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方位。早在2004年,黄久生就积极响应当地活动党员效劳办理“金桥工程”召唤,推进成立了潢川县双杨柳镇驻外农民工党支部。经过外建安排、强化教育、安排引领、建立渠道等办法,带领家园农民工1.2万多人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每年为家园带回3亿多元的劳务收入。他们承建的工程,有两项夺得了国家最高修建奖——鲁班奖,60余项取得国家、省市优秀工程称谓。
潢川县仁和镇连岗村驻村书记罗亚非说,听了身边模范黄久生同志宣讲的十九大精力,感觉很亲热,朴素的家园话让陈述更家喻户晓。“十九大陈述提出施行村庄复兴战略,对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新布置、提出新要求,令人备受鼓动、倍增决心,我觉得乡村大有作为。”罗亚非表明,在往后的遴派帮扶作业中,他会爱惜驻村作业的一分一秒,在脱贫攻坚一线书写归于自己的芳华乐章,把连岗村建成“机制活、工业优、大众富、生态美”的新乡村的模范。
黄久生表明,往后,他将以十九大精力为指引,撸起袖子加油干,持续奉养家园700多位鳏寡孤独白叟,让他们感遭到党的关心、社会的温暖,一起不断加强底层党安排建造,联合带领更多农民工兄弟,听党话,跟党走,让家园公民在奔小康路上不掉队。
《光亮日报》( 2017年12月29日09版)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