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K免更新
原标题:北京无有用降水移动广告平台日挨近前史最长纪录
新京报讯(记者邓琦)自2017年10月23日至2018年2月6日,代表“北京气候”的南郊观象台接连无有用降水日数已达107天,挨近前史最长纪录114天。别的,本周北京多劲风天,降雪照旧毫无踪影。
北京市气候台气候效劳首席杨洁介绍,前史上南郊观象台最长无有用降水日达114天(1970年10月25日-1971年2月15日),近十年最长无有用降水日为108天(2010年10月25日-2011年2月9日)。自2017年10月23日至2018年2月6日,南郊观象台接连无有用降水日数已达107天。
冷暖空气合作差北京“贫雪”
最近,全国各地朋友圈都在晒雪景,连厦门、云南都飘起了雪花,北京的雪却一向难觅踪影,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北京市气候中心气候猜测室科长施洪波昨日介绍,2017年11月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处于拉尼娜状况,受其影响西伯利亚高压阶段性偏强,东亚大槽强度偏强,冷空气实力偏强,京津冀区域首要受西北风操控;与此一起,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显着偏西、偏南,不利于南边的暖湿空气向北输送与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在北京交汇,所以北京难以构成大规模显着降雪。
也就是说,降雪的构成需求冷空气和暖湿气流的一起效果,而上一年入冬以来,影响北京的来自西伯利亚的干冷空气很强势,南边暖湿气流进京无通道,没有暖湿空气与冷空气集合,天然就无法构成降雪。
今冬北京初雪量少难觅踪影
由于水汽条件差,这个冬天北京的降雪踪影难觅,只要高海拔山区屡次呈现能让地上见白的飘雪,平原区域只要2018年1月21日夜间呈现大规模降雪。
但这次降雪进程由于首要呈现在深夜前后,延庆、怀柔、密云、平谷、门头沟、昌平等地降雪相对显着,为小雪量级。城区和东南部区域,包含坐落大兴区旧宫东的南郊观象台站均为微量降雪,本日降水量小于0.1毫米,这样的微量降雪在22日早晨已很难看到踪影。不过,依照初雪标准,全市20个人工站中有17个观测到降雪,这场降雪已达到初雪日。
据了解,北京三面环山,山区面积占到62%,在北京冬气候候条件和特别地势的一起影响下,常常有高海拔山区呈现降雪,而平原区域不呈现降雪的状况。那么这么聚合移动大的北京怎么记载降雪特别是初雪,就需求一个一致的标准。
为了尽可能科学地描绘北京初雪,2011年北京市气候局标准了冬天初雪标准气候效劳用语。规则初雪日应当是从当年10月1日至第二年5月31日停止,市域内第一次呈现较大规模降雪进程的日期。这一标准强调了规模广和要害区,其间规模广是指“全市20个人工站中多于10个站点观测到有降雪现象”;要害区是指“城区5站(向阳、海淀、丰台、石景山、观象台)均观测到有降雪现象;或城区5站中的3个或以上站点观测到有降雪现象,且至少1个站降雪量≥0.1毫米”。
诘问
北京初雪为何不是“有用降水日”?
降水量小于0.1毫米,微量降雪未被南郊观象台记载
2018年1月21日这次降雪进程中,南郊观象台为微量降雪,本日降水量小于0.1毫米。因此在计算有用降水日数时,该日南郊观象台仍记为“无”。
依据气候观测标准,某气候观测站呈现日降水量≥0.1毫米记为一个“有用降水日”。南郊观象台建立于1912年,作为国家级气候观测站,是北京区域的代表站,参与全球惯例气候材料移动广告交流。在北京区域气候材料剖析中,一般以该站为代表进行前史比较。
也就是说,记载是否为“有用降水日”北京均以南郊观象台为代表站,而不是全市均匀状况。2018年1月21日南郊观象台日降水量小于0.1毫米,所以不被记载为有用降水日。
专家提示,京城长期无有用降水,继续风干移动广告联盟物燥,森林和城市火险等级高,要特别注意用电用火安全,谨防火灾。一起,冰冷枯燥的气候里,我们还要及时弥补水分,多食新鲜的蔬菜和生果,防止伤风等疾病发作。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