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K免更新
原标题:行走在大山里的“光亮使者”
新华社银川4月2日电题:行走在大山里的“光亮使者”
新华社记者于瑶、杨泽
“先跟微信绑定,把金额和暗码输进去今后,收到承认短信,阐明微信购电成功了。”在宁夏同心县窑山供电站经营班班长刘向春指导下,乡民杨正全第一次经过手机缴了电费。
杨正全一家日子在同心县王团镇车道岭村,是宁夏中部干旱带核心区。从2009年起,伴跟着哈尔滨seo公司大规模生态移民搬家,窑山供电所所辖王团镇等5个城镇13个行政村的用户由7000户减至1376户。尽管如此,对电力工人而言,保证大众出产日子用电、效劳大众最终一公里的脚步从未停歇。
刘向春清楚地记住,2005年曾经山里没有一条像样的路,“通讯靠吼,交通靠走”,身上背的工具箱至少15公斤,从供电所到最远的农户家要30多公里。
“山里的路难走啊。在有些巡视线路上,两基杆塔分明就在眼前,可是山大沟深,有必要绕行好几公里才到。”刘向春指着南山荔枝,深圳荔枝,爱荔枝眼前的一道道山岭说,跟着山路渐渐修宽,骑摩托、开轿车便利了,可是部分村庄由于地貌原因,仍需步行才能到。
行走在500多平方公里的大山深处,窑山供电所的工人与乡民结下了深沉的爱情——既为大众看护光亮,也为自己守住初心。
“曾经每个月都要上山例行用电安全查看和抄电表读数。由于村与村隔得远,当天回不去,晚上得借住在老乡家。后来一到抄表的日子,老乡就提早把饭给咱们预备好。”刘向春说。
爬了一段山路后,记者感到两腿发酸,但刘向春和他的搭档仍然大步流星,“都习惯了。只要是乡民有需求,一个电话咱们就过去。”
“巡好线,供好电,服好务”是电力工人的自我成都高铁学校要求。刘向春通知记者,为便利山区大众购电,他们走村入户现场办公,现在已累计为617户乡民注册长途充值或微信购电效劳。
49岁的王东已经在电力一线作业28年,站在山梁上,他抬了抬安全帽,给记者讲起自己的故事。2013年7月的一天,王东骑摩托车载着搭档去巡视线路。山路只要一步宽,一边是荒山野岭,一边是山崖深沟,俄然摩托车一歪便顺着山崖往下翻,王东和搭档大脑一片空白。走运的是,尽管摩托车摔到沟底,但他们刚好跌落在软土上,安然无恙。
尽管困难与风险层出不穷,但对行走在大山里的电力工人而言,能为山区大众送去光亮就是最快乐的事儿。“每次给乡民装完设备、修好线路,看到他们快乐的姿态,我就觉得自己的作业有意义、有价值。”王东说。
“千难万难,不让山区大众用电犯难”。尽管需求他们效劳的乡民越来越少了,可是窑山供电所的电力工人们,每天依旧跋山涉水,看护那千家灯光。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