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K免更新
法制晚报·观点新闻(记者张恩杰)在这个思念先烈、寄予哀思的清明时节,美国自愿援华航空队(飞虎队)指挥官陈纳德将军的遗孀、闻名美籍华人、中美“友好使者”陈香梅缅甸银河国际女士3月30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家中去世,享年94岁。
据了解,陈香梅1925年出生于北京协和医院,早年结业于香港的岭南大学,当过战地记者。1947年嫁给陈纳德将军。陈纳德1958年病逝后,陈香梅久居华盛顿,单独抚育两个女儿。1963年,陈香梅承受时任总统肯尼迪的委任,成为第一位进入白宫作业的华裔。她先后在八届美国政府中担任参谋,以美国首脑特使访华,为中美友谊做出过不可磨灭的奉献。2015年9月2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陈香梅承受了我国人民抗日战役成功70周年留念章。
(陈香梅获颁留念章)
值得一提的是,陈香梅仍是原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廖承志的表外甥女。就在昨日,我国宋庆龄基金会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何大章向法晚记者泄漏了1980年12月底,宋庆龄将写给妹妹宋美龄的亲笔信,经过廖承志转交到来华拜访的陈香梅女士手里,终究由陈香梅将信亲身送到在美国久居的宋美龄手中这一鲜少人知的隐秘。
记者另从陈香梅母校广州真光中学得悉,她曾七次归宁母校,捐献书本,并以个人名义建立文学基金会。而她在日军侵华、疆土沦亡,父亲劝她回美国久居时,她毅然决定留下来与祖国共患难的故事,感动着很多师生校友。
从战地玫瑰到飞虎夫人陈香梅与祖国共患难
2015年9月2日,北京人民大会堂,现已90岁高龄的陈香梅,身着天蓝色礼衣,替代老公陈纳德,承受了我国人民抗日战役成功70周年留念章,并作为观礼嘉宾,参与了第二天上午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阅兵式;紧接着,央视《面对面》栏目以《战役与和平》为主题,专访了陈香梅母女俩,叙述了那段烽火连天的战役年月。
据央视视频材料显现,飞虎队的创始人是美国飞翔教官陈纳德。1937年7月初他抵达我国调查空军。几天之后,中日战役全面迸发,陈纳德在昆明郊区组成航校,以美军规范练习我国空军。
(陈纳德将军)
1941年,陈纳德以私人机构的名义重金招募了美国飞翔员及机械师,组成了我国空军美国自愿援华航空队,以布衣身份参战。不久,他们在昆明迎来首战,当天侵略日机10架,被击落6架,击伤3架,而自愿队则无1架丢失。从此,插翅飞虎队徽和鲨鱼头型战机名扬天下,“飞虎队”的绰号也众所周知。另据史料记载,1941年10月至1945年8月,飞虎队击毁日机2600多架,击毙日军66000多人,建立了光辉战功。
彼时,陈香梅,这个衰弱的女孩,从逃亡学生完成了到战地记者的改变。“1937年卢沟桥事故后,咱们全家从北平赴香港逃亡;1941年香港沦亡后,我所读的岭南大学曲折迁移到广东,就这样我在大学结业后参与‘中央通讯社’,成为一名战地记者。那一年,我才19岁,我父亲发动咱们兄弟姐妹六人一同到美国持续留学进修,被我断然拒绝了。国难当头,我要用手中的纸和笔去向国际报导我国军民勇敢不平的抗战业绩。”央视镜头中,陈香梅如是说。
就这样,在一次采访中,她认识了陈纳德。“我对他的瞬间印象是:这个人具有巨大的毅力、力气和勇气,兼有高明的才智”,陈香梅曾在回想录中这样描绘与陈纳德的第一次触摸,“我带着近于细微震颤的利诱,凝望着他”。
(陈纳德与陈香梅)
抗战完毕两年后,1947年,时年22岁的陈香梅与54岁的陈纳德在上海重逢。他们很快定下终身,在那一年的圣诞节前夕举行了婚礼。其时,中美各大报刊纷繁报导了这段发端于战火中的爱情,“飞虎将军陈纳德与女记者陈香梅喜结良缘”一度成为最颤动的新闻。
1958年,陈纳德去世。年仅33岁的陈香梅久居华盛顿,单独抚育两个女儿。受母亲故国情怀的影响,小女儿陈美丽大学时攻读我国古典文学,现在在美国一所大学任教,向青年学生们教学中华古典文学课程,包含《论语》、《孝经》等,以及孟子、庄子、韩非子等思维学说。
以美国首脑特使身份访华为宋氏姐妹传递函件
值得一提的是,历经上述战役和日子的锻炼,陈香梅所养成的坚定不移的性情,让她在美国政坛锋芒毕露。1963年,陈香梅承受时任总统肯尼迪的委任,成为第一位进入白宫作业的华裔。1978年,陈香梅又于里根胜选后担任白宫出口委员会副主席。尔后的老布什任期内,陈香梅担任白宫学者委员会委员等职务。克林顿就任后,她协助在美中两国建立了奖学金沟通项目。就这样,陈香梅先后在八届美国政府中担任参谋,为中美沟通起到过重要作用。
1980年12月30日,陈香梅以里根总统特使的身份拜访我国,遭到邓小平接见。“也是在这时,陈香梅见到了数十年未曾见到的表舅廖承志。”我国宋庆龄基金会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原北京宋庆龄新居主任何大章先生通知法晚记者。
其还泄漏,其时宋庆龄先生已是87岁高龄,她急迫地期望着可以在有生之年见到30余年不曾相见的妹妹宋美龄一面。正好陈香梅和宋美龄有半个多世纪的友谊,她与陈纳德所生的两个女儿由宋美龄起名,并被认作干女儿;陈纳德去世时,宋美龄还亲身参与他的葬礼。“正是这层与宋陈两人的双方友谊,才使得宋庆龄觉得陈香梅是个很重要的可以信赖的人,所以放心肠将她写给宋美龄的亲笔信,由廖承志转交到陈香梅手里,果不其然,陈香梅访华完毕回到美国后亲手将信交给了宋美龄。”何大章说道。
(宋庆龄)
关于函件内容,何大章表明,宋庆龄是用纯英文写得,很简略。即期望有生之年见宋美龄一面,如若不能,望其可以将她老公孙中山先生的遗物偿还。可是,这封亲笔信自交到宋美龄手里后无任何音讯回复;宋庆龄很焦急地托廖承志趣陈香梅讨个准信,陈香梅再次登门时,宋美龄第宅的侍卫只通报说,“通知她,知道了。”
1981年3月,宋庆龄病重高烧不退,廖承志写信给陈香梅,再次敦促她去见宋美龄,求其赶快回北京与宋庆龄见最终一面。但陈香梅仍未能与宋美龄碰头。直到同年5月29日宋庆龄在北京去世,也未见到宋美龄最终一面。“不管怎样,在这个送信过程中,陈香梅尽了最大尽力了。”何大章如此评述道。
晚年七次归宁母校校方将为其举行追思活动
就在最近,陈香梅在美国去世的音讯漂洋过海,传到其母校广州市真光中学,校方表明不堪哀悼,将为这位闻名校友举行追思吊唁活动。
据该校行政效劳中心主任丁洪生介绍,陈香梅是真光中学1941届芸荒社校友。其生前曾七次归宁母校参与活动。其间初次是在1992年9月12日,67岁的陈香梅校友归宁母校,创作出“白鹤重来爱真光,芸荒姊妹意情长;西楼月满风和雨,学书学剑念恩师。”的诗词;1996年9月11日,被广州市政府颁发广州荣誉市民的陈香梅二度归宁母校,参与125周年创校大典,并建立“陈香梅文学奖赏基金”,以此鼓舞母校学子进行文学创作。
(2007年11月,陈香梅到会广州真光中学135周年校庆)
“2002年陈香梅被原芳村区教育局聘为广州市真光中学终身荣誉校长。2006年8月24日,陈香梅第六次归宁母校,与时任广州市长的闻名校友张广宁一同在母校栽树留念,并向校园赠送有过关她的画传。那一次,我接待了她,看到她坐在轮骑上,腿脚不是很便利,可是面色气质却很好。进了校园后,她被我校两名作业人员搀扶着,在校园里缓步走动。”丁洪生回想到。
他还泄漏,陈香梅曾为母校捐建香梅书斋和书本一批,供母校师生参看。而陈香梅数次为母校题字,“和”字一向贯穿其间。在她看来,以和为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期望母校师生将此一代代传承下去。
“别的,她学贯中西,关于女性坚持独当一面的特性颇有一番见地。她说女性要自立自强,不能硬跟男人争,也不能做二等男人,要活出自我来。”丁洪生说道。
(陈香梅向母校赠送有关她个人生平的画传)
法晚记者留意到,数年前,陈香梅在一个揭露活动上说,“我的终身走过了千山万水,阅历了风风雨雨,现在虽长时间住在美国华盛顿,但永久不忘祖国。我为多年来能为推进中美合作、加深中美往来作出一些奉献感到骄傲,觉得这样的人生充分而又有价值。”
让丁洪生最为感动的是,陈香梅在对母校师生的一次讲演中回想,她青少年时代,简直都是在战乱中度过的,为了肄业,她逃亡到广州、桂林、重庆等地,在“咸菜拌饭、没有讲义、缺电”的情况下困难肄业。“她说身为逃亡学生,她却一向遭到教授和教师的鼓舞协助,这让她一向很难忘掉。而她在日军侵华、疆土沦亡,父亲劝她回美国久居时,她毅然决定留下来与祖国共患难的故事,则感动着很多师生校友。”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