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04-16 07:15:46
  • 阅读(13414)
  • 评论(7)
  • 央视新闻视频截图

      大洋一号"再动身 "潜龙三号"迎海试

      阅历3天的物资补给和人员轮换,4月15日,"大洋一号"再次起航,从厦门奔赴南海履行归纳海试B航段使命。在此航段中,又一探海利器——我国自主研制的4500米级深海资源自主勘查体系"潜龙三号"将迎来初次海试。

      "潜龙"宗族为何再添新成员?与宗族其他成员比较,有何过人之处?此次海试对未来"三龙"("蛟龙""海龙""潜龙")聚首有何意义?科技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专家。

      仅靠"潜龙二号"难以满意需求

      长3.5米,高1.5米,体重1.5吨,立扁形身体,还有4只"鳍"——从外形看,"潜龙三号"连续了"潜龙二号"的"胖鱼"基因。

      这并不古怪,由于这对"孪生兄弟"的总规划师是同一个人——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研究员刘健。刘健说,这种非回转体立扁鱼形规划,有利于削减笔直面的阻力,便于潜水器在杂乱海底地势中笔直爬高,也能够增强水面飞行才能。

      众多的海洋中蕴藏着丰厚的资源,但仅靠人类的潜水技能难以抵达深海的绝大部分区域,水下机器人因此有了用武之地。

      水下机器人一般被分为三类成都高铁学校:载人潜水器(HOV)、遥控水下机器人(ROV)和自主水下机器人(AUV)。"潜龙"系列归于自主水下机器人。

      "我国在西南印度洋的多金属硫化物合同区有约一万平方公里,勘探使命深重,仅靠一台‘潜龙二号’,难以满意大洋深海资源勘探的需求。"刘健说。

      在"潜龙二号"根底上优化晋级

      为应对水下杂乱的地势地貌,"潜龙三号"相同选用前视声呐作为避碰传感器。这种成像声呐也被认为是潜水器的"眼睛"。操控"潜龙三号"的计算机在收集数据后,经过图画处理方式来辨认妨碍和周围环境,结合避碰战略,下达紧迫转向、紧迫变深或变高以及盯梢指令。

      4个可旋转舵推动器相当于潜水器的"鳍",凭借它,潜水器能够灵敏地行进、撤退、旋转,在海底"跋山涉水"。

      虽是成都幼师学校"孪生兄弟",但刘健说,"潜龙三号"在"潜龙二号"技能根底上进行了优化晋级。其间最首要的改变是最大续航才能添加,噪声有所下降。

      "‘潜龙三号’的技能目标仍然是30小时,咱们经过下降电子设备功耗,进步推动功率等办法,使最大续航才能有了明显进步。"刘健说。

      为"三龙"聚首打下根底

      本次海试前,2017年年末,"潜龙三号"完结历时29天的千岛湖湖上实验。

      "一般海试可验证湖试无法验证的目标,如最大深度等,偏重于功用性实验。"刘健说,此次是"潜龙三号"初次海试,其技能状况有待验证,此外也存在呈现技能毛病、遭受恶劣海况等危险。除了对"潜龙三号"的首要技能目标和功用进行验证,海试中还将依据需求,在天然气空包网水合物试采区和多金属结核试采区进行实验性使用。

      依照方案,海试经往后,"潜龙三号"将在我国多金属硫化物资源查询航次中被果子狸空包网实践使用,不断提高技能水平和功能。

      归纳海试A航段首席科学家初凤友表明,在A航段中,"海龙Ⅲ"与"海龙11000"潜水器初出茅庐,为各种潜水器密切配合甚至"三龙"聚首打下了愈加坚实的根底。

      记者一起了解到,服务于深海勘探的新科考母船有望于2019年下水。到时,它将能够一起搭载"三龙",组成我国探秘深海大洋的利器。(科技日报北京4月15日电)

      原标题:"大洋一号"再动身 探海利器"潜龙三号"迎海试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

    17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