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K免更新
董家鸿
央视网音讯: 4月23日晚8点,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院长、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履行院长董家鸿刚刚完毕一场手术,为一位来自四川的39岁藏族同胞进行了活体肝移植。而在此之前,他凭借着体外肝切除、自体余肝移植的国际级手术技艺,已为许多终晚期肝包虫病患者带来重生。
包虫病在当地叫做“大肚子病”,这种由棘球绦虫幼虫寄生于人和动物体内、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首要盛行于青海、西藏、四川、甘肃、新疆、内蒙古、宁夏等西部区域。早在2012年,全国就进行了包虫病盛行病学查询,成果显现,全国受包虫病要挟人口近5000万,现有包虫病盛行县350个,首要散布在内蒙古、四川、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7个省区。在这350个包虫病盛行县傍边,263个县的盛行程度已查明,87个县的盛行程度需进一步查询。断定盛行程度的263个盛行县,均匀患病率为0.24%。计算全国除西藏外,包虫病患患者数约11.5万人,其间,80%的病例首要散布在四川、青海、甘肃、宁夏4省。
包虫病潜伏期长、前期不易发现,特别是泡型包虫病,可以向周围安排腐蚀,乃至向更远的器官搬运。依据国际卫生安排的相关材料,未经医治的泡型包虫病患者10年病死率高达94%,因其致死率高,又被称为“虫癌”。据农业部门盛行病学查询数据计算,全国每年患包虫病的牲畜在5000万头以上,因牲畜逝世和脏器抛弃形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逾30亿元。因病致贫、返贫,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极大苦楚和沉重经济负担,给畜牧业出产带来巨大损失。现在这种疾病还没有防止疫苗和特效医治药物。打开至终晚期的患者医治首要是靠换肝,但肝移植的手术危险较大,医疗费用贵重。因而,早诊早治是要害。
董家鸿(前排右三)和他的团队成员
2009年董家鸿的团队完结了国际上首例体外肝切除加自体余肝移植手术,而且发现这一手术术式是处理虫癌的最佳医治计划;2016年9月,董家鸿团队完结了国际首例“体外肝切除加自体余肝移植联合肝上腔静脉移植重建”彻底治愈终晚期肝包虫病,手术继续14个小时;2016年12月,董家鸿带领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肝胆胰中心联合医院多学科,一起协作完结体外肝切除及自体余肝原位再植同步带轮术,那次手术不只代表肝胆胰外科范畴最高水准,更是经过直播的方法在全球数百万观众的全程凝视下圆满完结;2017年5月,董家鸿带领肝胆胰中心团队历时25个小时,成功为一位终晚期肝包虫病患者施行离体肝切除,自体双叶肝脏再植……一次次应对新应战,霸占新难关,董家鸿说起一台台扣人心弦的手术,一直沉着、平缓,言语中止顷刻后的标志性浅笑,总会给人一种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信任感。
常被称为“杏林圣手”的外科医师也不是随意开刀动手术的,董家鸿说,一个患者是否可以动手术,手术有没有充沛的掌握,外科医师一般需要对要害环节进行危险预估和操控。关于包虫病手术,首先要可以完好铲除病灶,一起手术形成的伤口也有必要是在患者可以耐受的范围内;其次是对出血量的操控,有必要对术中涉及到的一切血管做有用操控,手术中涉及到虫体侵略大血管的状况,就要对可能呈现的出血状况作出预案等等。
由于临床技能的提高,包虫病的手术医治费用大大下降,可是西部区域依然有许多患病却没钱看病的患者。2015年,清华大学呼应国家援助西部区域打开的召唤对口援助青海大学,打开教育扶贫作业,而清华大学隶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也与青海大学隶属医院在医疗范畴打开医疗扶贫作业。
董家鸿与患者及家族交流
董家鸿说,现在来清华长庚的包虫患者首要是包虫病高发区的疑问杂乱病例,以及国家基金帮扶的杂乱病例。董家鸿在十余年前现已开端参加包虫病的医疗扶贫作业,至今依然每年屡次到包虫病高发的区域进行技能援助,亲身主刀百余例包虫病手术。董家鸿以为,清华长庚敢揽帮扶包虫病这个“活儿”,首先是清华大学作为国家的一流大学,有着效劳社会的激烈社会责任感,依托大学在医学、生命科学、理工等范畴的雄厚实力,有才能肩负起包虫病防治的重担,而清华长庚医院的优势在于先进的办理理念和一批由闻名专家组成的精英团队,形成了高品质、高效益、本钱合理的健康效劳体系。
董家鸿是国际上倡议“精准外科范式”的第一人,他创始这种体外肝切除,医治在体手术不行切除的杂乱肝包病,代替肝移植;完结了国际首例切除7段肝叶的手术,被欧洲外科协会主席Bismuth教授称为“国际肝胆外科的一个壮举”。董家鸿说,医师是一个崇高的工作,是天主的天使,受托呵护人类的健康,有必要将生命放在首位,用终身的热心和汗水来完结使命。
现在,董家鸿更期望为藏族的同胞们做一些务实的事,一起,呼吁政府、社会各界重视包虫病,给予这种疾病以防治的支撑。(通讯员/彩雯,修改/张恪忞、韩冬野)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