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05-07 16:05:06
  • 阅读(12844)
  • 评论(10)
  •   从672个孩子到48个孩子,成都双流健康家乡的园长胡源忠在这条路上走了九年。我国网记者 陈维松 摄

      “当我走进房间,一位阿姨过来抱我,让我觉得很不适应。渐渐的我知道我没有爸爸妈妈了,可是有了一位‘健康妈妈’,她是那个在我最苦楚的日子里没日没夜照料我的人。”小林说。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特大地震, 让11岁的小林失去了爸爸妈妈。他和姐姐来到了“健康家乡”。为紧迫救助灾祸中的孩子们,我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和日照钢铁集团成都APP开发一同建议建立“健康家乡”项目。

      2018年4月,孩子们和前来成都双流健康家乡看望他们的日照“健康妈妈”李向南一同看相片。我国网记者 陈维松 摄

      “这些孩子就像我亲生的相同”

      “在灾区党委政府及妇联安排的支撑合作下,‘健康家乡’项目人员直接走进村庄看望了解,把但凡需求救助的孤困儿童悉数作为救助目标,第一时刻搬运安顿712名孤困儿童。其中有一部分后来又陆陆续续找到了爸爸妈妈,终究接纳救助的是672名。”我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秘书长朱锡生说。

      地震发生后的一个星期,四川重灾区的孤儿、单亲家庭和特困家庭的学生,搬运到了北京和山东日照。在其时的“健康家乡”里,最大的孩子19岁,最小的只要4岁。

      李向南是日照健康家乡里许多妈妈之一,其时她照料的6个孩子都只要4、5岁。“这些孩子刚来的时分一向哭,我就抱在怀里哄着,很疼爱他们。”李向南说。

      “喂孩子们吃饭,教他们上洗手间,牵他们的手睡觉,这都是每天的必修课。”一朝一夕,李向南成为了孩子们哭闹时的心境镇定剂。

      令李向南形象深入的是一次自己伤风发烧,几个孩子围在身边,有的用小手揉她肚子,有的用脑门贴着她的脑门。那一刻,李向南的心里满是温暖。

      一年后,李向南所带的孩子们脱离日照,转去四川双流的“健康家乡”日子。

      “共处时刻长了,这些孩子就像我亲生的相同。别离时把他们抱到他人手里,真的十分不舍。有一个孩子边哭边抱着我的脖子,就是不愿放手。”李向南说。

    2018年4月,成都双流健康家乡,孩子房间墙上贴着关于抱负的小贴纸。我国网记者 陈维松 摄

      “我就是当爸的”

      “健康家乡”项目历经日照“健康家乡”和双流“健康家乡”两个阶段。2009年8月,孩子们回到四川的双流“健康家乡”。这儿走过近9年时刻。已成为全国规划最大的灾区孤困儿童会集安顿基地。

      “第一次看到这些孩子时,感觉他们和外面的孩子没什么差异。他们阳光、开畅、有礼貌,但越是这样就越疼爱他们。”双流“健康家乡”园长胡源忠说。

      2009年,胡源忠从民政局被派到双流“健康家乡”当园长,成为了672个孩子一同的爸爸。

      来家乡之前的胡源忠在部队作业了17年,曾担任女子特警队的擒拿搏斗教练。“部队要求军令如山,办理十分严峻。可是对家乡里的孩子,则要依据年纪性别不断改变方法,刚开始压力很大。”胡源忠说。

      为了更好地照料家乡里的孩子,在接手家乡作业的几天后,他便把4岁的儿子也接到了家乡,让他与家乡的孩子一同长大。

      “胡爸爸平常教育我们很严峻。曾经晚上熬夜看小说,阿姨没收我们的书。他直接过来罚我们写读后感,看多少写多少,我们写到最终太苦楚就都不敢再看了。”正在读高二的小文说。

      虽然胡源忠总是一副严峻的姿态,可是仍然无法躲藏这个“硬汉”背面的温文与细腻。

      8岁就进入家乡的小华,平常密切地叫胡源忠为“老汉儿”(四川方言中爸爸的意思)。他和许多男孩子喜爱向胡爸爸学习搏斗拳击,虽然是爱好地点,但却十分辛苦。

      “胡爸爸总说自己是个粗人,但对我们比自己的儿子还要照料。”有一次小华和几个孩子练功时膝盖擦破了皮,“胡爸爸没有说安慰我们的话,却深夜去买了烧兔头,挨个给孩子们送过来。”小华说。

      不止是小华,简直园里小一点的孩子都会不自觉地叫胡源忠“胡爸爸”、“干爹”。 “我就是当爸的,孩子们叫我一声‘爸’,‘诶,来吧!’我一手一个扛肩上就走了。”胡源忠这样描绘孩子们叫自己“爸爸”的心境。

      就这样,胡源忠领着这群孩子走过了九年的韶光。在胡源忠心里,走出家乡的每一个孩子都让他觉得欣喜。

      “有的上了大学,有的入伍从军后立功受奖了,有的现已参加作业,孩子们都尽力勤勉,都是我的自豪。”胡源忠说。

    2018年4月,成都双流健康家乡,孩子们和胡源忠合唱《健康》。我国网记者 陈维松 摄

      “余路就要自己走,你向我挥挥手”

      “健康妈妈”王晨也是在双流“健康家乡”成立时就来到这儿作业,到本年已是第9年。孩子们都习气叫她“王妈”、“老王”。

      王晨带的第一批孩子现在已长大成人。“孩子们特别重爱情,脱离家乡后也会一向记取我,不能回来看望的孩子还会常常打电话。”王晨说。

      到现在,“健康家乡”已有282名学生考上大学、 342名学生职高结业后工作或从军,还有48名学生因年纪尚小,持续在“健康家乡”日子和学习。

      “健康家乡十年的成功实践,探究出一套政府支撑、民间出资、公益安排监管的灾后孤儿紧迫救助形式。后续我们将做好评价和经历总结作业,为国内、世界灾后儿童救助安顿供给办理经历参阅。”朱锡生说。

      跟着孩子逐步长大,家乡里孩子数量逐步削减。四年后,跟着最终一个孩子进入高校、步入社会,“健康家乡”项目也将完结历史使命。

      胡源忠说:“我们的孩子从家乡出去今后,更多的是单独面临。其他孩子出门摔跟头,家里仍是有爸爸妈妈在做后台。我常跟孩子们说,你们有这么多兄弟姐妹,这么好的‘健康妈妈’,还有我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和日照钢铁集团,这是你们的温暖港湾。”

      会弹吉他爱歌唱的胡源忠还为孩子们把歌曲《成都》改编成《健康》,经常会与孩子们合唱:“让我掉下眼泪的,不止结业的愁。让我感到不适的,是行将的自在。余路就要自己走,你向我挥挥手……和我在梦中的健康走一走,直到一切往事都含糊了也不断留……”

      (本文中未成年受访目标均为化名)

      (文字/仝选 黄牧晨 编导/尚阳 策划/陈维松 吴佳潼 仝选 张敏 摄像/吴佳潼 仝选 张敏 编排/吴佳潼 张敏 温思敏)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

    2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