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11-27 10:00:14
  • 阅读(765)
  • 评论(7)
  • 引育人才,不看"帽子"看本事(解码·研制投入怎么离别"重物轻人") 中国农科院"新30条"推动科研部队建设

    坚持引育并重,对"有帽子"与"没帽子"的人才同等对待,加大对支撑、转化英才的培育力度,推动科研部队年轻化……中国农业科学院树立人才强院战略以来,多措并重,化解旧日人才队伍"断档"之危,安稳了高层次人才部队,还促进了人才的生长。现在,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环境正加快构成,科研人员立异、发明、创业的生机愈加充沛。

    "全院安稳确保1000名左右的青年人才,使其薪酬水平与所在地经济、物价水平坚持合理联系""拿出3000万元经费,向30名左右没有‘帽子’、科技立异成绩杰出的人才完成科研经费和岗位补助"……

    在近来举行的中国农业科学院第三次人才作业会上,一份被称为"新30条"的推动人才部队建设的文件出炉,让院里不少科研人员有了新等待。

    优化环境,供给安稳经费确保

    中国农科院树立60多年来,在杂交水稻、禽流感疫苗研制等范畴取得了许多严重科技成果,也培育了一大批农业科技人才。但由于内部人才潜力发掘不行、外部竞赛剧烈,人才队伍一度面对"断档"。

    2017年,中国农科院举行了建院以来初次人才作业会,树立了人才强院战略,一起出台了30项强化人才部队建设的变革办法,被称为"30条"。简直一起发动的"青年人才工程",是该院人才战略的有力实践,两年来为"农科英才"供给科研作业经费3.6亿元。经费的安稳确保,使人才的生长环境不断优化,科研成果的数量、质量齐升。

    对此,中国农科院蜜蜂研讨所研讨员吴拂晓深有感触。蜂学研讨关于农业展开至关重要,但作为一个弱势学科,在项目制主导的科研经费投入机制下,很难争夺到严重课题的支撑。经费有限,吴拂晓团队只好分别向不同部分争夺经费,但由于不同部分的请求要求、研讨方向不一致,他们的研讨也变得"零敲碎打"。

    "有了科研经费、人才方针的安稳支撑后,咱们的研讨才逐渐走入正轨。"2018年头,吴拂晓牵头完结的"优质蜂产品安全出产加工及质量控制技能"取得国家技能发明二等奖,这是蜜蜂研讨所时隔25年再获国家级奖项。"曾经咱们有多少钱才华多少事。现在经费投入愈加重视人才自身,做研讨可以更专心了。"吴拂晓说:"更重要的是,团队内部因而凝住了神、静下了心,人才的生长也加快了。"

    在植物保护研讨所研讨员王桂荣看来泰国试管婴儿,经费投入向人才歪斜,获益的不只是科研人员,还有研讨生和科研辅佐人员。尤其是关于植物保护这类公益性较强的学科来说,曾经一个课题里一般只需15%的经费可以支付学生补助,王桂荣常常为此忧愁,"现在经费分配愈加灵敏,只需预算合理,学生或科研辅佐人员的薪酬份额有时可以超越50%,他们的活跃性也都提高了。"王桂荣说。

    两年来,中国农科院大力施行人才支撑方针,树立起高端引领、要点支撑的人才展开机制,招引、凝集和培育高层次科研人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良性竞赛,树立人才培育新导向

    构建科技立异的全链条,需求各类人才的支撑。坚持引育并重,对"有帽子"与"没帽子"的人才同等对待,加大对支撑、转化英才的培育力度,是近年来中国农科院人才培育的新导向。

    周文彬1年前被引入农科院时,就没有"帽子"。"我暂时没有取得国家人才方案的支撑,但也进入了院里的青年英才队伍。"现在,周文彬是作物科学研讨所的研讨员,牵头组织了国家要点研制方案项目,项目总经费达1.08亿元。

    人才引入来了,但不免"不服水土",怎么赶快融入团队、展开研讨?"不少刚回国的科研人员很难一会儿就拿到项目,需求必定时刻的堆集,这个阶段的支撑就显得十分重要。"中国农科院人事局相关负责人解释道。近两年,中国农科院从美国康奈尔大学、德国马普学会等全职引入了60多名优秀人才。

    2017年头,童红宁任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讨所研讨员,当年8月就当选了领军人才B类方案,很快建起了自己的实验室,不到1年又取得了"国家优青"赞助。"不少项目都答应自在请求,在5年的特别支撑期内,还可以依据作业需求统筹安排预算,给了咱们更多探究和生长的空间。"童红宁说。

    对自有人才的培育,中国农科院相同重视。"不管是引入人才仍是本乡人才,只需有本事,都会要点重视和支撑。"中国农科院人事局相关负责人说:"这在必定程度上处理了‘招来女婿气走儿子’的问题,让我们在良性竞赛中生长。"

    中国农科院还加大对支撑、转化英才的培育力度。小到田间作业、实验动物养殖,大到大科学设备控制保护、科研成果转化和推行,都离不开这类人才。在吴拂晓看来,蜂学研讨就离不开养蜂员的支付:"蜜蜂该喂的实验资料要喂进去,该取的样品得取回来。对农业科技来说,田间地头劳动的也是人才。"

    因人施策,阶梯式培育"传帮带"

    "人才强院战略施行以来,不光安稳了高层次人才部队,还促进了人才生长。"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唐华俊院士介绍说,近年来,中国农科院重视人才阶梯式培育。

    "人才生长有规则,要让经费支撑与其规则‘合拍’,才干发挥乘数效应。"中国农科院人事局相关负责人谈起心得,"人才在生长的不同阶段,需求也是不一样的,要因时制宜、因人施策,为科研人员活跃发明条件、优化生长环境。"

    立异团队首席科学家年满58周岁的,将不再担任首席职务;年满55周岁的,需装备履行首席,为接任首席做好预备……"新30条"中,推动人才部队"年轻化"是一个明显特征。其间,"树立荣誉首席——首席——履行首席接续机制"和"拓荒职称提升优先通道",完成了领军人才"能上能下、新老共进"。王桂荣以为,经过经费、方针上的歪斜来促进青年科学家的生长,不只可以确保相关研讨的连贯性、一致性,也能发挥"传帮带"效果,防止人才"断层"。

    "农科院要在大力推动领导班子和干部部队年轻化、强化科研领军型人才部队建设、健全人才培育特别支撑方针、完善人才鼓励确保机制、优化干部人才生长环境等方面出实招、谋实效,尽力营建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立异环境,充沛激起各类人才的立异发明创业生机。"唐华俊说。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

    4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