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06-16 14:10:13
  • 阅读(4486)
  • 评论(1)
  • 中新网吉林汪清6月16日电 (郭佳 李军俊)"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吉林省汪清县向东156公里,是汪清林业局最偏僻的林场——兰家林场。寻着声响的方向,是一串深浅纷歧、歪歪斜斜的足迹。

    六月中旬,山雨来得急、去得快。兰家极荒僻,昂首是参天的古树,垂头是青苔地衣,耳边更是常有飞禽走兽声。每次进山张洪军也难免心慌,喊上几嗓子来壮胆。

    张洪军在整理森林防火阻隔带上的杂草 王辰 摄

    仅仅,今春新栽种的苗木让他放心不下,雨一停,他就钻进山林了。

    张洪军,55岁,是一位老党员,本年是他在兰家作业的第34年。他是营林技能员,就住在山上,很少下山。方圆30公里,只他一人,电送不到山上,女儿总是劝他走。东北汉子不善表达,半响挤出两个字——不走。

    父亲的固执,女儿似懂非懂,与母亲时来探望。

    张洪军是"林二代"。1986年,"子承父业"进入兰家林场。那时兰家很热烈,足有七八百口人。砍木工试管婴儿人身强体壮,杀四五头猪还不行一天吃。没有电、没有网,篮球场挤满了打球的人和看球的人。后来有了电影,播《少林寺》,一连看几天也看不腻。

    伴随着收音机里《相约一九九八》的歌声,兰家的"富贵"开端衰退。那一年,我国发动天然林维护工程。人心思变,砍木工人纷繁下海寻出路。

    "他们的作业是砍树,没树砍就没作业,我纷歧样,我是种林的。"张洪军留了下来。封存父辈的斧锯,扛起营林的铁镐。这一次,子不承父业。

    营林要讲科学,张洪军只要初中文化水平,但却从未中止学习。从适地适树到栽植技能,再到育婴办理,他无一不精,但他真实的"常识"来自兰家10936公顷的土地。一年四季,寒来暑往。兰家每个沟系地形怎么,什么土壤,有几条小路,他纯熟于心。

    张洪军并不巨大,乃至有些瘦弱。他很热忱,也很冷峻。一次,有人在偏僻地区割灌草,敷衍了事,成果被他发现。第二天,工段段长谎报现已返工,不料他扭头又去了一趟。还有一次,他发现树栽得浅,当场责令刚种下的一万株云杉返工。

    他知道有人不满,但不在乎。有时,张洪军命运差一些。一年夏天,目睹种下的苗木"噌噌长",却不料遭受山洪,他疼爱得直跺脚,躲在山上的宿舍几天不出门。等门开了,只见他扛着铁镐大步流星朝林子里走。

    兰家林场始建于1975年12月,几十年的砍木作业简直掏空山林,以张洪军为代表的新一代营林人,硬是将森林覆盖率提升到98.2%。张洪军本有好机会脱离,乃至心动过,作为经验丰富的技能员,不少林场对他有意。"与世隔绝惯了,热烈的当地怕不习惯。"他说。

    本世纪第一个十年往后,张洪军的父亲走了。父亲生前告知他,自己并不喜爱砍树,不过为生计所迫,看见他不断造林深感安慰。张洪军说,这么多年的坚持算是"帮父亲圆梦了"。

    每次进山,张洪军都随身带一把镰刀。新苗周围简单生灌草,若不及时割除,会影响新苗成长。他方法极熟练,三下五除二就搞定了一大片。

    看着新苗,倒让他想起多年曾经,父亲带他栽种落叶松的下午,那时他还在上小学,当然还不能知道未来怎样。现在那棵树直径约有30厘米了,每年松塔产值颇丰。

    爬上瞭望塔,张洪军环视四周——那是一片墨绿的林海,也是归于他的一片"时刻海"。"不走也对,多好。"他自言自语。(完)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

    14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