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石家庄6月16日电 题:天通一号卫星终端中的"我国芯":让我国卫星移动hg0088注册通讯自主可控
一支只要30多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科研团队,5年打造出天通一号卫星移动通讯体系终端中心芯片组,打破了国外对卫星移动通讯范畴中心芯片技能的独占,更助力我国卫星移动通讯完结自主可控。近期,该项目取得河北省科学技能进步奖一等奖。
"这是国内卫星通讯范畴第一套芯片,从材料到规划,再到制作工艺,彻底自主可控。"该团队负责人、我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卫星通讯与广播电视专业部副主任王艳君说。
据王艳君介绍,我国现在首要使用的是地上移动通讯体系,依托广泛布设的通讯基站,满意用户通讯需求。但在沙漠、极地、山区等极点环境下,地上移动通讯体系无法掩盖或掩盖缺乏,且地震、洪水等恶劣自然条件极易导致电力中止。这种情况下,卫星通讯就成为仅有的通讯手法。但是,多年来我国没有自主可控的卫星移动通讯体系,只能依托国外卫星移动通讯服务,在信息安全和资源调配上受制于人。
王艳君清楚地记住,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地上通讯体系全面瘫痪,只能依托空投的卫星电话支撑抗震救灾,但在抢险救灾紧要关头,我国租借的国外卫星移动通讯产品停服长达10多个小时,给救援带来晦气影响。鉴于此,2012年我国立项进行天通一号卫星移动通讯体系研发。
作为卫星移动通讯工业的中心,芯片组的研发是天通一号体系研发的重中之重,是完结用户终端易用性和小型化的决定性要素,也是完结体系自主可控的中心环节。但国内卫星通讯终端专用芯片的研发和使用一向较少。因而,我国电科五十四所和十三所于2013年建立科研团队,展开天通一号卫星移动通讯体系终端中心芯片组的技能攻关。
可这项作业谈何容易。王艳君说,卫星移动通讯和芯片研发这两个范畴技能体系非常复杂。一起国外企业在全球卫星移动通讯范畴长时间独占,对相关技能的严格控制和封闭,芯片组研发进程可供参考的揭露材料内容有限,总体方案粗糙,技能细节论述含糊,其指导作用有限。
面临困难,科研团队仍然提出对标"国内抢先,世界先进",从访问卫星移动通讯潜在用户和地上移动通讯干流芯片厂家,了解用户需求和地上手机芯片规划经历,到规划芯片及渠道验证,再到投片出产和体系联试,再到发现芯片功耗较高,从头代码走查……"一轮轮下来,记不清有多少次今夜灯火通明,多少次早出晚归。"王艳君说,直到2015年12月,芯片总算成功完结第一个话音通话。
据王艳君介绍,这组芯片性能优越,到达40纳米等级,和其时干流的手机芯片处于同一水平;其共同hg0088的算法规划,还完结了芯片待机功耗低于10毫瓦这一关键技能目标,为其工业化和大规模使用奠定了根底。
2016年8月,我国卫星移动通讯体系首发星——天通一号01星升空。2018年5月,我国自主卫星电话完结商用放号。现在,根据该芯片组规划的10余款卫星终端产品已成为应急通讯、抢险救灾、户外勘探等必不可少的通讯保证手法,完结了在沙漠、戈壁、极地、海洋等环境下,与外界的安稳联络。王艳君称,选用该芯片组研发的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达75%。
一起,我国电科五十四所还与高新式物联、海能达等卫星移动通讯范畴中心终端集成商建立了长时间合作关系,并将中心芯片组和终端解决方案成功使用于40余家终端厂商的手持、便携、车载、船载等各类终端制作中,开始构成以卫星移动通讯终端芯片为中心的工业生态。
"现在,我国在卫星移动通讯范畴还处于起步阶段,芯片技能也仍处在追逐阶段。"王艳君称,未来他们将自始自终,一往无前。(完)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