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K免更新
新华社天津6月17日电(记者李亭)海河故道河畔,枣花飘香,柿子挂果,砖青色的村居掩映在树荫下,71岁的李凤会正在自己家门口纳凉。
"曾经家门口是臭水沟,一到夏天,不只难闻,还苍蝇蚊子满天飞,出门‘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现在臭水沟没了,路也修好了。家门口这棵椿树,还有那棵枣树有好几十年了,我又新种了一些果树,整理了一片小花圃,不只环境美,还特别凉爽!"
不只臭水沟变身小花园,李凤会住了20多年的民房也大变样。屋内洁净整齐,洗手间里抽水马桶、洗手池、燃气古法排脂灸壁挂炉等一应俱全。"现在的日子曾经可无法比。"李凤会说。
李凤会眼里的这些改变还要从天津市2017年发起的新一轮结对帮扶困难村三年举动说起。2017年8月,李凤会地点的津南区双桥河镇西官房村被定为新一轮结对帮扶目标。
双桥河镇党委书记陈子苓介绍,西官房村的卫生环境是几个村子里比较差的,帮扶小组首先从人居环境开端攻坚,镇村联动展开了"治脏、治乱、治差、治臭"举动。废物分类、路途硬化、自来水入户、煤改清洁动力、污水进管网……村庄环境面目一新。
为了坚持管理效果,西官房村拟定了《村规民约》,发起乡民施行"门前三包",展开"美丽院子"大比拼,组成自愿服务部队,党员、乡民代表、自愿服务部队成为饯别《村规民约》、废物分类等作业的责任宣讲员,鼓舞乡民自发共建共治同享。
"‘体面’有了,‘里子’也不能差,得想方法让乡民们的腰包鼓起来。"陈子苓说。2019年,双桥河镇以西官房村为试点,探究"党组织+合作社+农户"工业展开形式,引入专业合作社作为工业孵化基地。展开500亩精品小站稻栽培和稻蟹混养演示试点,变过去的单一水稻栽培为稻蟹混养,亩收益跟过去比翻了一番。展开了30亩南美白对虾"一季两茬"标准化水产饲养,亩产值增加了7000元。
"本年咱们还方案引入‘秸秆-菌业’生态循环项目,探究‘一致菌棒、一致技能、一致收买’的形式,使用水稻秸秆种蘑菇,种完蘑菇后的秸秆还可以用作肥料,既能完成水稻秸秆的收回使用,也能带动周边农户工作增收。"陈子苓说。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