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06-21 10:50:06
  • 阅读(2168)
  • 评论(6)
  • 一家吞并了按摩店的小书店

    发于2020.6.22总第952期《我国新闻周刊》

    国际阅览日那天晚上,我在成都一苇书坊参与一个读书活动。书店老板阿俊告知咱们,近邻房东打电话过来说,看你们书店活得还不错,爽性把近邻也盘下来吧。

    近邻是一家按摩店。这条不长的街上有十多家按摩店,看上去都不太正规,受疫情影响,好几家都关门了。房东说,女儿从你们书店买过书,期望你们能开得持久些,房租能够摄影恰当廉价点。

    "那就叫精力按摩店吧。"几个朋友都鼓舞阿俊勇敢接盘。很明显,书店不可能赚多少钱,但"精力按摩店"这个主意的确让人骑虎难下。我们所以商定了一个众筹计划,600元一份,参与者能够享用"按摩",也便是咖啡、酒和文化活动。

    6月上旬,这家"精力按摩店"真的开业了,一苇书坊扩展了一倍,增加了活动空间。这可能开了一个"精力"打败"肉体"的先河,哪怕仅仅这一次呢。

    成都有许多书店,数量在全国城市中数一数二,但一苇书坊要算是特别的一个。它的面积很小,书却很好,逐步成为文艺中青年们的一个据点。

    读书日那晚的活动来了三四十人,简直坐满了小书店的每一个旮旯。开场是一位叫"老王"的音乐人吉他弹唱。他唱了几首就脱离了,要去给几个孩子上音乐课,那才是他营生的手法。来书店演唱不收费,我们喝茶、倾听,对他来说就满足了。

    摄影师老柴带着学徒来给活动摄影,也是免费的。"老柴"其实是一个年青女孩,第一次见她的时分,我礼貌性地巴结:"你看起来像一个明星呀。""徐静蕾。"她说。细心一看,还真的挺像。"我们都叫我玉林徐静蕾"。

    玉林是这个片区的姓名,由于赵雷的《成都》中有一句"走到玉林路的止境"而成为网红,可是实际上这个片区的见识要深沉得多。上世纪90年代,"小酒馆"和"白夜"两家酒吧先后倒闭,这儿促销员成为文艺圈的聚集地。这个一苇书坊大约便是新时期的"白夜",不过是以书店的方式。

    我总是骑同享单车去,天热的时分下车就买一个冰棒。下午书店人不多,店长会给我一杯冰水,我就坐促销员下来看书或许写稿,在晚饭前脱离。有时分我也会专门乘地铁赶过去,在地铁里就开端读书。这有点故意,但这种典礼感让我想起小时分"赶集"的阅历,时间短超脱了日常。

    那天晚上的活动从7点继续到10点,完毕后有几个人促销员依然不愿意脱离,就在书店喝酒。书店能够开到很晚,晚上的书店便是一个酒吧,等你微醺的时分站动身来巡视书墙,会感受到一个巨大的国际在面前打开。酒和书都能让人感到夸姣,可是一起起作用的时分不多。我们脸都有点红,火热评论和争论着,并不一定加微信求知道。比及夜深人静,每个人都悄然回到那个"打拼"的日常国际。

    那些常来的人消费起来都很大方,也算是一种对自己的精力领地的看护。我亲眼见到一个哥们儿两小时内分别喝了手冲咖啡、精酿啤酒和台湾红茶。他和朋友评论着一本书本,对自己的工作打开无情的分析和批评。

    这便是这个城市心爱的当地。赵雷歌中唱道"直到一切的灯都平息了也不逗留",可是书店恰恰是一个能够让身心逗留的当地。晚上在书店外有时分会想起爱德华·霍珀的名作《夜游者》。在城市的街角,一个有光的当地就满足温暖人心,更何况仍是一个书店呢。

    (作者为专栏作家,中产生活方式观察者)

    《我国新闻周刊》2020年第22期

    声明促销员:刊用《我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文面授权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

    1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