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K免更新
贵州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原第一书记周成军
总书记休闲椅子的话带火一片工业(总书记勉励我奋战一线——听第一书记叙述扶贫故事)
"怪不得咱们都来,在这儿找到乡愁了。"2015年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调查,连片的向日葵花开正艳,总书记幽默地赞扬花茂村的生态环境。
"总书记一句话带火一片工业。"伴随总书记调查花茂村的时任驻村第一书记周成军,从此做起了"乡愁"文章。
热心"非遗"文明的张胜迪被请回村,开起了"花茂人家"古法造纸工坊。每遇游客来访,张胜迪的骄傲就溢于言表:"用河滨和山上的花朵、植物在纸浆里发明,能发明我国的梅兰竹菊,也能发明梵高的《向日葵》。"
户户有脱贫门道,家家有增收项目。2016年,花茂村完结整村脱贫;山水乡愁引客来,全村每年招待游客近200万人次,旅行归纳收入5000万元。2019年,乡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1.85万元。
总书记关怀村里工业转型
2015年3月,周成军到花茂村任驻村第一书记。5年多时刻,他记了满满3大本《花茂村日记》。
"2015年6月1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村‘党员大众之家’下车。总书记问,你们这儿从前乡民们栽培什么?现在又栽培什么?我答复,从前种水稻和油菜,现在种经济作物。"
总书记的问话,也让周成军和村干部意识到,搞村庄旅行的同乡毕竟是少量,让大多数农人继续安稳增收,必须向土地要收益,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
2016年,依托引进的现代农业企业,花茂村完善利益联合机制,流通3000多亩土地,让乡民"流通得租金、务工得薪水、入股得红金"。村里的枫香九丰蔬菜现代高效农业园区,打造中心蔬菜基地300亩、露地蔬菜演示基地3000亩,带动周边城镇栽培露地蔬菜2万余亩。
"要协助农人习惯新的栽培办法,给乡民供给新技术、新品种和市场信息。"周成军说。
"从前一亩地最多产6000斤黄瓜,现在引进新技术,产值翻一倍。"栽培大户王文宽喜上眉梢。村里经过合作社训练贫困户350人次,带动300多贫困户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农田变成农业园区,农人变成农业工人。"这叫‘1.5次工业’。"周成军笑言。
"土地流通给公司了,每亩一年租金800元;我平常在园区上班,每月收入2000多元。"43岁的万永香一早起来,给白叟孩子做好饭,房前屋后拾掇一番就去园区上班了。
从前,靠天吃饭的花茂村,外出打工是年轻人的首选。现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山明水秀,外出的人连续回来了。2012年外出务工3356人,2019年削减到485人。
"那天,总书记来到枫香九丰蔬菜现代高效农业园区智能温控大棚,走到一盆名叫‘碰碰香’的花前,传闻手一碰就会沾上香气,用手碰了碰,当闻到手上真有香气时,笑着说‘还真没见过’。"周成军回想。
现在,花茂村的同乡们都说,总书记碰过的"碰碰香"是"科技之花、致富之花、美好之花"。
"总书记的这一金句,便是在我家院坝说的"
那天,周成军伴随习近平总书记走在乡下小路上,左面望得见山,看得见水;右边"小青瓦、坡房顶、白粉墙"的村舍错落有致。
总书记慨叹在这儿找到乡愁了。
从此,村里人称这条路为"乡愁小道"。
沿路走上不远,就到了乡民王治强的"赤色之家"农家乐。"‘党中央的方针好不好,要看同乡们是笑仍是哭。假如同乡们笑,这便是好方针,要坚持;假如有人哭,阐明方针还要完善和调整。’总书记的这一金句,便是在我家院坝说的。"回想当天场景,王治强既感动又骄傲。
院坝里仍是当年的摆设。新增加的读书角,是周成军请人规划的。
尽管不是旺季,午饭点上,王治强家的农家乐仍是订出去4桌。
宅院里有不少游客在摄影。王治强告知记者,"赤色之家"农家乐年收入二三十万元。现在,村里有村庄旅馆14家、特征农家乐18家、电商10余家、特征产品店28家、陶艺作坊3家,村庄旅行带动作业300余人。旺季时,村里卖烤红薯的乡民一天能赚近千元。
"那天,总书记走进乡民母先才的陶艺作坊,饶有兴致地看着地上的土陶罐子,随后拿起一个土陶酒瓶说,这个买回家,能够装剩余的酒,瓶子很土、很有滋味。"周成军说。
花茂陶瓷始于清光绪年间。怎么既传承传统陶艺又让陶匠们赚到钱?周成军动了一番脑筋。
他带领咱们打造陶艺一条街、联络母校遵义师范学院艺术系结对帮扶、从网站查找材料打印给母先才学习……
"从前我做生活用陶品,周书记让我做观赏性陶艺,一开始我还有些犹疑,没想到生意这么好,价格也高了十几倍。"母先才说,"制陶东西升级换代了3次,数量由本来的10台增加到50台,人多的时分仍是不够用。我还花了8万多元,把火窑改成了无污染的电窑。"
2019年,陶艺馆招待1万多名体会者,卖出1万多件产品,发明赢利超越30万元。
"村里旱厕是否都改成了抽水式"
早上7点多,程文碧白叟给镇城管办主任古小波打电话,说他们乡民小组的废物箱满了。30分钟后,废物被整理洁净。花茂村废物实施"村搜集、镇转运、区处理"方法,全村废物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总书记十分关怀乡村人居环境。那天,总书记问我,村里旱厕是否都改成了抽水式?我答复,80%都现已改了。总书记听了很欣喜。"周成军说。
现在,村里改水、改厕、改灶、改圈作业都已完结,全村累计新建改建黔北民居1000余栋,串户路硬化率达100%,装置太阳能路灯300余盏,新建人工湿地生态污水处理池4个,栽培美化树木2500余亩,管理生态景观河道8.8公里。
"咱们要把村庄作为景区来打造。"周成军说,他最操心的是乡民文明生活方法的养成。
"周书记点子多,他发起村里的女干部走进农户家里,手把手教主妇拾掇屋子,然后安排乡民相互串门、观赏,谁家脏乱差,天然体面不好看,也就自觉勤快起来了。"乡民涂华琴告知记者。
现在,现已回到原单位作业的周成军,平常还会抽暇回花茂村逛逛看看,"旧式板屋、石板路、土院墙、稻草垛,这些都是总书记说的乡愁,咱们一定要留住这份回忆。"
本报记者 温素威 程 焕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